您好,欢迎来到化工资源网!

自主品牌销量十二连跌 政府无奈恢复补贴

  2014-09-23 阅读:303

    “部分消费者这几天也向我们咨询节能补贴的事情,大家还是很关注的。”一位比亚迪经销商人士告诉记者。

    可以说,于9月11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第一批)》,超过160款车型中,超过六成都是自主品牌,这被业界普遍认为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跌12个月之后反弹的信号。

    之所以业界对其充满期待,源于2009年,相关政策的发布带动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时隔一年再次开始实施的汽车节能补贴政策,也是政府拉动经济、扶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措施之一。

    “这是好事,去年就不应该取消补贴,回过头来看就是折腾。”吉利汽车销售总经理孙晓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换言之,如果去年没有取消补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不会下滑的如此严重。

    不过,此时非彼时,汽车行业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3000元的补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多大值得商榷。对此,汽车行业资深专家张志勇告诉记者,2009年的补贴政策是和汽车下乡、减免购置税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3000元补贴与现在的3000元补贴相比,作用还是很大的。“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当时不一样,不过,补贴还是有作用的,但是不大。”

    “十二连跌”政府出手

    回想自主品牌的发展,可以用“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十几年来,自主品牌距离弯道超车的梦想是越来越远了,目前看来,只能依靠新能源汽车。除此之外,保住现有的饭碗也开始出现了困难,从去年9月份至今,自主品牌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4.51万辆,同比增长5.6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13%,比上年同期下降0.99%。轿车方面的下滑态势更为明显,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7.79万辆,同比下降21.0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53%,比上年同期下降5.55%。

    在此背景下,断开近一年的汽车节能补贴再次恢复。第一批节能环保汽车推广目录中,超过160款车型中,超过六成都是自主品牌,涉及江淮、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

    对此,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恢复政府补贴是正常的,也是拉动经济和扶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措施之一。”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恢复政府补贴肯定有作用。然而,想要根本扭转自主品牌的现状不能依靠临时的政策,还要有长期法规,同时,也不能仅仅体现在购买环节,还要在使用环节有相关政策。”中航汽车副总经理周世宁表示。

    可以说,恢复补贴对于车企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回顾2009年,当年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政策,对1.6L及以下排量汽车减免购置税,同时提供政府补贴,更为关键的是,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成为当年自主品牌繁荣的几大关键因素。2009年,国内新车年销量达到13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共销售780万辆左右,占新车销售总量的60%。

    自主品牌优胜劣汰难避免

    政府恢复节能补贴之余,就在前几日发布的首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涉及的11家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商中,9家都是自主品牌,目录中涉及的绝大多数车型多为自主品牌。

    可以说,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过,自主品牌练好内功仍是关键。“购买自主品牌的还是少数,国家的补贴有些帮助,价格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但是帮助也不会太大,多数人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车。”上述经销商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张志勇认为,现在的自主品牌面临的是合资品牌的逐步下探,产品不仅开始向三线、四线城市下沉,而且下沉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深。产品当中,1.6L排量以下的车型越来越多,部分外资品牌也可以享受到补贴的政策。自主品牌所能够在这个政策中享受到的好处已经被冲淡了,不能成为自主品牌扭转命运的关键因素。

    此次补贴目录中,本田飞度、丰田雷凌以及大众的部分车型也在其中,不过,与自主品牌相比,占比很小。

    在张志勇看来,接下来的自主品牌除了继续完善产品质量之外,还要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淘汰部分品牌。“这是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也是必然结果。政府要放手,让一部分品牌死掉。没有这个过程,自主品牌不可能发展起来。”

    走出连跌仍需一段时间

    虽然中国的汽车市场仍在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以往自主品牌长袖善舞的中低端市场,尤其是10万元以下车型的市场,已经开始被合资品牌占领。外资品牌价格的下探,加剧了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

    “如果自主品牌发展的不是太快,就会留下更多发展的时间,合资的下探也不会那么快。

    自主品牌发展太快刺激到了合资品牌,加速推出了更低价格的车型。”有分析人士认为。

    他表示,其实,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只是这个提升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相对固化,改变这种认可是需要时间的。

    “自主品牌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市场份额还可能会继续下滑。”张志勇表示。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66686519),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