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灰绿色洁净性粉末。熔点185.5℃,沸点371℃、290℃(5.33kPa)不溶于石油醚、氯仿和水,溶于乙醚和热乙酸。空气中遇光会被氧化。
类别:农药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LD50: 5000 毫克/ 公斤; 静脉-小鼠 LD50: 178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燃烧产生有毒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储运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
职业标准: TLV-TWA 5 毫克/ 立方米; STEL 10 毫克/ 立方米
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i,N,Xn
危险类别码 36/37/38-43-51/53-36/38-40-20/21/22-52/53-48/22-22
安全说明 26-36-61-36/37/39-29-22-36/37
WGK Germany 1
RTECS号 SN5075000
F 8-23
海关编码 29343090
毒害物质数据 92-84-2(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安全说明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惊厥。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TLVTN:ACGIH 5mg/m3(皮)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定期体检。
安全术语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29Do not empty into drains. 切勿倒入下水道。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3]
风险术语
R36/38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刺激眼睛和皮肤。
R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R51/53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合成方法
以二苯胺为原料,再碘的催化下经硫化而得。
将二苯胺、碘片和硫磺混合,加热至200℃反应2h,然后用过热蒸汽直接加热至220-250℃。反应物料与水分离后用乙醇和乌洛托品(质量比1.5:1)混合液洗涤,再经干燥、粉碎得产品。
用途
吩噻嗪是药物、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的中间体,其本身是合成材料用助剂(生产维尼纶的阻聚剂)、果树杀虫剂和兽用驱虫药。对牛、羊、马的捻转胃虫、结节虫、抑口线虫、夏氏线虫、绵羊的细颈线虫等均有显著效果。
主要用作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及酯类单体的高效阻聚剂。
别名硫代二苯胺。主要用作丙烯酸脂生产的阻聚剂。也用于药物、染料的合成,以及合成材料用助剂等(例如醋酸乙烯脂的阻聚剂,橡胶用防老剂的原料)。还用作牲畜驱虫药,果树杀虫剂。
本品主要作为烯基单体的优良阻聚剂广泛地应用于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的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