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ECS登录号 200-899-1
熔点 -99 ℃
沸点 26 至 27 ℃
水溶性 不溶于水
密度 0.648 g/cm³
外 观 无色液体
闪点 -27.22 ℃
UN危险货物编号
UN 2749 3/PG 1
安全标识 S16 S33 S45
危险标识 R12
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液体。蒸汽压 74.65kPa/20℃;熔点-99℃,沸点26~28℃,闪点<0℃,折射率1.3580,密度0.648g/cm3。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稳定,不被浓硫酸或强碱分解。在紫外线照射下,可氯化成氯甲基三甲基硅烷。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660~720℃下才开始分解。
保存
通常置于密封玻璃管内并贮存于冰箱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可引起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硅。
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3500mg/m3。
对健康的影响:其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具有刺激性。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可由四氯硅烷或正硅酸乙酯与甲基碘化镁反应来制取。也可由氯甲烷和硅粉,在铜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而制取。在高温下反应然后仔细分馏制得。由于硅的电负性较低,对四个甲基上的氢原子影响较小,所以在核磁共振谱中能给出较强的信号和一个锐利的吸收峰,而其他一般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吸收峰都出现于它的左面。因此,在核磁共振谱中通常把TMS作为化学位移的内标,并把它的化学位移定为零。
用作试剂、航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