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肌苷酸钠(IMP)
EINECS登录号 225-146-4
熔点 175 ℃
危险性符号 R23、R24、R25、R36、R37、R38
编码 GB 12.003;INS 631
相对分子质量
392.17(无水)
性状
味鲜,鲜味阈值为0.025g/100mL,鲜味强度低于鸟苷酸钠,但二者并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当二者以1:1混合时,鲜味阀值可降至0.0063%。与0.8%谷氨酸钠并用,其鲜味阀值更进一步降至0.000031%。溶于水,水溶液稳定,呈中性。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易分解,失去呈味力。亦可被磷酸酶分解破坏。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毒理学依据
1.LD50 大鼠口服15900mg/kg体重。
2.GRAS FDA-21 CFR 172.535。
3.ADI 无需规定(FAO/WHO,1994)。
4.代谢 参见5′-鸟苷酸二钠。
使用 增味剂(鲜味剂)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具体参见谷氨酸钠和鸟苷酸钠。
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以5%~12%的含量并入谷氨酸钠混合使用,其呈味作用比单用谷氨酸钠高约8倍,并有“强力味精”之称。
(2)用2.5%IMP+2.5%GMP+95%MSG(4.7~7kg),可代替45kgMSG,对产品的风味无明显影响。
(3)本品可被生鲜动、植物组织中的磷酸酶分解,失去呈味力,应经加热钝化酶后使用。近来,已发展特殊的包衣加工技术,以保护其不受鱼肉等食品中磷酸酯酶的分解并使其发挥最大的呈味力。
(1)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分离制得。
(2)由发酵法制得。
1.鲜味剂。如在酱油中加入5~10万分之一,即呈特殊鲜味。一般均与味精、鸟苷酸钠等合用,以提高增鲜效果。
2.肌苷酸钠液时国内外允许使用的呈味剂,较少单独应用,常与味精一起混合使用,混用时鲜味有相乘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饲料、食品添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3.肌苷酸钠也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呈味剂,单独应用较少,常与味精混合一起使用,混用时鲜味有相乘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4.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急慢性肝病。
5.新一代食品增鲜剂,有海鲜滋味。主要用作调味品,提高食物原来的风味和增加香味,具有显著的协调功能。单独应用较少,常与味精混合一起使用,与味精混合使用,其呈味作用比单用味精提高8倍,与5'-肌苷酸二钠(IMP)等比例混合则成为呈味核苷酸二钠,增鲜效果更显著。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在医疗领域用于治疗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